2018年,農業農村部第三批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創建評選活動揭曉,無棣縣榜 上有名,榮膺 “全國第三批全程機械化示范縣”,這標志著無棣縣農業機械化水平走在了全國前列。
為加快全程機械化發展進程,近年來,無棣縣把糧食烘干、高效植保、深松整地和水肥一體化等先進適用機械化技術作為農機推廣的工作重點,通過外出考察、舉辦培訓、現場演示觀摩等活動,堅持社民合作、社村合作、社企合作、社社合作和社政合作,起到較好的示范宣傳帶動效果。重點推廣糧食烘干機24臺、主要農作物高效植保機械達到680臺套。目前,全縣有耕地面積74440公頃,農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7年小麥種植面積達到22638公頃,其中機耕面積9486公頃,機械化種植面積22412公頃,機收面積22412公頃,機收面積22412公頃,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9.7%,玉米種植面積26756公頃,其中機耕面積為4789公頃,機械化種植面積26756公頃,機收面積26436公頃,收獲機械化率達到98.8%,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9.6%。截止2017年底,全縣主要農作物高效植保機械達到680臺套,其中小麥高效植保作業面積為22683公頃,玉米高效植保作業面積為26756公頃,機械化能力達到66%。
推動農機裝備升級換代,培育新型示范主體
機械化“動力”足,合作社“挑大梁”。農機部門有針對性地加大對高大新農機具的補貼力度,加快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突破薄弱環節機械化。近3年,全縣共落實農機購置補貼資金3397萬元,補貼各類農機具1499臺套,為加快農機裝備更新、提高農機化水平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技術支撐。鼓勵合作社購置大馬力高性能拖拉機、玉米免耕施肥高速精量播種機、高效植保機、玉米籽粒收獲機、節能環保高品質烘干機,北斗導航自動無人駕駛系統,等高端農機設備。全縣農機化服務組織達到130個,其中擁有農機原值50萬元以上的農機合作社總數達到30個,具備全程機械化能力的農機合作社26個,其中3個合作社被評為全國農民合作社示范社,7個合作社被評為全市農機合作的和示范社,榮超、牧禾、景國等5家農機合作社給予高性能機具購置、秸稈綜合利用、小麥寬幅精量播種資金150萬元,農機化服務組織年度服務作業總面積達到47600公頃,占全縣作業面積的64%。農機合作社積極開展代耕代種、托管、土地流轉等服務,逐漸摸索出耕、種、管、收、運、烘干等農機作業環節一條龍服務模式,有效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夯實了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示范縣創建基礎。
以精準作業和智能引領,全程機械化技術路線圖已推廣應用
“三夏”、“三秋”農事季節的各項生產作業環節的主機和配套農具基本做到了網上實時控制,“農機直通車·全國農機化生產信息服務平臺”上實現農業生產全程數字化管理,拖拉機安裝了北斗衛星導航無人駕駛系統,在進行播種、深松、秸稈還田作業時,提高了作業效果和作業質量;高效植保打藥機配備了精準變量裝置,可保證單位面積的噴藥量按標準噴施,不會產生藥害和漏噴;高速精量玉米播種機都安裝了智能漏播監控裝置,耕種收機具裝備了軌跡和面積監控等多種新型智能裝備,通過推廣智能化管理平臺,大大提高了作業質量,節省了勞動成本,實現了精準作業和農機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建立完善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路線:小麥聯合收獲機收獲(秸稈粉碎還田或回收)→玉米免耕播種機播種、施肥一次性完成→田間管理(機械藥劑滅草、機械澆灌)→玉米聯合收獲(秸稈還田或回收)→機械烘干→土壤機械化深松→小麥免耕寬幅播種,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得到種植大戶認可并廣泛應用。
農機農藝緊密融合,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
全程機械化促進了農機和農藝的深度融合。農藝專家配合農機專家制定相互認可的玉米全程機械化技術路線和技術模式,提出生產上合理適用的農藝管理措施,使承擔項目的合作社實施玉米全程技術路線及模式有章可循,避免了走彎路和生產效益差的現象。
在全縣范圍內,制定適宜的、可推廣的全程機械化技術方案,緊緊圍繞耕整地、種植、灌溉、植保、收獲、烘干倉儲六個主要環節,主攻節水灌溉、高效植保、玉米籽粒收獲等薄弱生產環節,全力推進小麥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運用高精度北斗衛星定位技術、流量傳感監測技術、無線通訊技術,實現高精度、聯合作業,推動全程機械化提檔升級。主要示范推廣了玉米指夾式高速精播技術、機械化智能化高效植保技術、機械化節水灌溉技術、玉米機械化收獲(籽粒機收)技術和機械化糧食存儲、烘干技術。
政府重視,健全機制助推農機化水平再上新臺階
無棣縣把創建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列入全縣70項重點工作《無棣縣2018年工作要點》制定了《關于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的實施意見》,積極探索開展大型農機貸款、政策性擔保、農機保險等業務,引導支持社會資金資本發展農業機械化。建設基站6處、安裝100臺(套)北斗導航系統,實現農機導航、自動駕駛、衛星平地、智能噴霧作業質量監控等智慧農機。
農業機械化改變了傳統耕作方式,把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了出來,既節約了大量勞動力,而且把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到二、三產業。高效農機的快種快收,又解決了農村季節性的勞動力緊張問題,農機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俺珠_疆破土之勇,握力挽狂瀾之氣”,農機人,正以開拓者的姿態、堅強的拼搏精神,扎實推進農機化發展盡自己的力量。(徐海霞)